今天是:

《机关党建研究》微信公众号全文转载我院理论文章:四个维度看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亿博yibo体育官网入口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0-06-02    浏览:8517
【字体:

近期,由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的《风范》杂志2020年第4期发表了院机关党委副书记、机关纪委专职副书记徐志明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论体会文章《四个维度看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机关党建研究》杂志(原名《中直党建》)微信公众号2020年5月29日在“党刊精选”专栏全文转载了此文。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图片1.jpg



四个维度看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了重大理论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重大判断中的“四个定语”,宏伟深刻、简洁明了、铿锵有力,为我们探寻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提供了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理论维度看,我们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以什么理论为指导是旗帜问题、方向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为指导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马克思主义以其逻辑严密的科学性、穿云破雾的真理性,成为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永恒精神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这一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最为简洁、最为准确的概括。17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近20年来,西方各种机构评选“千年思想家”“最具影响力的学者”等,马克思都名列前茅甚至高居榜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上再度兴起“马克思热”,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的研究再度成为热门……这一切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经受住了考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其后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坚定性在我们党探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个过程一以贯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原则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喊出的“一切生产资料归公”响亮口号,从改革开放后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到进入新时代再次发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最强音……都是这种坚定性的生动诠释和精彩注脚。另一方面,我们党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植根中国大地”——从实践维度看,我们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于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长期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实践出真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探索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正是在生与死的突围中生根发芽,在血与火的淬炼下逐步成长。这种生与死的突围、血与火的淬炼,革命战争年代自不待言,即使在和平建设时期也无处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就是很好的例证。从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期间发生的抢购潮、倒闭潮、失业潮、下岗潮,见证了无数中国人的辛酸血泪。一言以蔽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扎根中国大地、不断摸索前进、历尽千辛万苦才确立起来的,其过程殊为不易,其结果值得倍加珍惜。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付出巨大代价创建起来的,也是在接受实践这个“最好试金石”的反复检验中得以确证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生活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取得过这样的成就。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符合国情、有效管用。

 

“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从时间维度看,我们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于对五千多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养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这些思想历久弥新,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精神力量。十月革命发生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迅速传遍我国大江南北,并最终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具有莫大的契合、融通之处。

我们党在救亡图存、强国富民,探索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积极扬弃,最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方面显著优势,几乎每一项优势都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源头和雏形。比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因子;“六和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国两制的思想因子;“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因子;“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因子,等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无处不浸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智慧,无时不闪烁着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耀眼光芒。

 

“深得人民拥护”——从空间维度看,我们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来源于近十四亿中国人民的拥护和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人民有所呼,制度有所应。国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得到人民拥护。从国内看,近十四亿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发自内心拥护的。这是因为,我们党既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发展,又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准确揭示了建设和完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前进方向。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民生方面作出的制度回应,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能获得近十四亿中国人民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

从国际上看,近年来,世界的目光越来越聚焦到了中国。21世纪初,有学者提出“北京共识”并逐渐受到关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模式”日益成为主流话语;当前,“中国奇迹”更是国际舆论中的热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再到“中国奇迹”,这说明中国的发展模式愈发被置于全球视野下审视,中国的治理体系愈发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认同。“世界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制度优势”,法国知名学者戴维·戈塞的感言,代表了西方很多严肃学者的声音。越来越多国家的称赞与认同,充分证明我们正走在成功的大路上。尽管世界上不存在普世的发展模式,我国也从不向外主动输出制度、输出意识形态,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已然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也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着中国智慧。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形成的伟大成果。她必将在未来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充分彰显巨大优越性、展示强大生命力、迸发磅礴之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深厚支撑,为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愿景提供有益借鉴。

 这,就是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的底气所在。


网站地图